2017年7月12日马里兰大学王春生教授学术报告

广州市动力与储能电池材料与器件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平台新闻2017-07-13 09:44:00来源:华南师范大学评论:0点击:收藏本文

报告主题:锂离子电池先进材料1.png

报告人:王春生  

  王春生,男,马里兰大学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终身教授。1995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博士学位。王教授于2007年加盟马里兰大学。2003-2007,助理教授任职于田纳西科技大学化学工程系;1998-2003,以研究科学家身份任职于德州农工大学电化学系统和氢能研究中心。王教授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新型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领域,已经发表同行评议的期刊论文160余篇,包括Science, Nature communications, JACS, Advanced Materials等国际知名期刊。其论文已被同行引用超过8700次,其中H-index 为51 (ISI). 其中,关于锂电池的工作多次被美国NASA科技简报、EFRC/DoE 时事通讯和C&EN等重点报道,并获得广泛关注。王教授是2013年美国马里兰大学the A. James Clark School of Engineering青年教师杰出研究贡献奖的获得者和2015年马里兰大学创新发明奖的获胜者。

主持人:李伟善教授

时间:2017年7月12日

地点:化学与环境学院理一栋216室

报告摘要: 

   电动车及其他应用要求电池满足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等必要条件,而目前的技术则受限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的装配和生产工艺。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仍然需要提高才能满足这些条件。传统锂离子电池使用的有机电解液具有毒性并且容易燃烧,在电池使用中的散热问题以及不正常的操作和使用导致存在安全隐患。最近几年来,马里兰大学王春生教授研究小组成功地开发了用于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锌离子电池、镁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先进电池材料。王教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关于水系锂离子电池革命性的概念:“water-in-salt”电解液。此种新的电解液体系开创性的将水系电解液的窗口从1.2V大幅扩展至3.0V,,极大提高了水系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最近在全固态电池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创新发展,成功地开发了一种单一材料全固态电池。除此之外,研究小组还开发出一种柔性耐用的锂离子电池,此种电池可以随意剪切、暴露在空气中但不影响其正常工作。

报告内容:

  会上主要根据水系锂离子电池和全固态电池等方面的项目研究背景,分别展开介绍其团队当前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1)用于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锌离子电池、镁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的先进电池材料;2)高能量密度的锂电池和锂硫电池;3)提高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4)Li/S电池和Li/FeF3电池的机遇与挑战;5)高能量密度的Li/Fe0.9M0.1OF电池;6)水系锂离子电池“water-in-salt”电解液;7)单一材料全固态电池;8)柔性耐用锂离子电池等。

标签:#锂离子 #电池 #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