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周伟东教授学术报告会

广州市动力与储能电池材料与器件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平台新闻2018-12-21 20:52:00来源:华南师范大学评论:0点击:收藏本文


    2018年12月21日,北京化工大学周伟东教授于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及电化学储能材料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举办有关全固态锂电池中的有机-无机复合电解质等方面应用的报告会。目前电池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如何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第二是提高电池的安全性。随着大功率电子商品和电动车的发展,对电池能量密度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开发新的电极材料,来进一步的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第二个限制锂电池发展的挑战是电池的安全问题,目前的锂电池主要应用的是有机液体电解质,在过度充电或者电池短路时,极易起火燃烧。为了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用固态或者准固态电解质来替换易燃的有机小分子液体电解质是一个可行的方案,因为固体电解质的燃点要比小分子液体电解质的燃点高得多。报告结束后,周教授针对在场老师和同学所提的问题,也进行了详细耐心的解答。

a0c40374a6df2ec171de131fee34296.jpg

  周伟东教授本科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于2010年在中科院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师从著名有机固体材料专家李玉良院士和朱道本院士。毕业后于2010.7-2013.5在康奈尔大学的电化学专家美国科学院院士”HéctorAbruña教授组从事基础电化学和储能材料的研究,2013.5-2014.12于美国通用汽车全球研发中心从事与动力电池储能材料的开发和电池控制的优化,2015.1-2016.10于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锂电池之父”Goodenough教授组从事于高能正极材料和固体电解质的研究与开发,2016.10-2018.4于美国A123 Systems公司从事汽车动力电池的产品研发和电池安全的研究。周伟东教授20184月入职北京化工大学,一直从事于基础电化学、高密度储能材料和固体电解质的研究,近5年来取得了一些列重要成果,其中包括JACS(2) Angew Chem (3), Adv. Mat.(1)Adv. Energy Mat. (3)Nano Letter (2)Acs Nano(1)PNAS(1)Nano Energy1篇)等,他人引用超过3800次,H-index 38,申请美国专利10项,获批3项。    


标签: